第(2/3)页 “康王,都是康王……”福叔叹息捶腿,似乎是在自责。 “康王此人,狼子野心,当年将军出征前,他就百般阻拦,想要自己的人带兵上阵,因边关战事急迫,皇上心觉小将不足以振军心,将军才没被按下。” “可这事康王一定怀恨在心。” “将军在军中时,曾丢了御赐宝剑,关外与京城相距甚远,未搁五日皇上便知晓了此事,欲治罪将军,好在梁将军当时在京中养伤,多次死谏,这才让皇上收回成命。” “不止这一事。” “康王还在军中安插了他的人。” “关外与蔺錫族一战,因粮草不足,加之对方乃神秘之师,许多战术格外难解,相持数日没能拿下,兴军便稍有懈怠。” “往常战事到此阶段,通常将军歃血为盟鼓励军心,便能士气大振,可这次却尤为反常。” “兴军半夜有人起义,甚至将本就不多的粮草烧了个精光,给了蔺錫族人可乘之机。” “将军正是在此时受的伤,对方夜半突袭,加之这边有人接应,将军殊死顽抗却也还是被连刺两剑,险些丧命!” “此事过后,皇上圣旨传来,要将军归京,将军顾念百姓和军士不肯走,是被皇上派来的亲军押回来的。” 福叔讲着,早已经泣不成声。 原来这件事并非一日之功,早在关外一战时便有了苗头。 此后的事,宋妙元也只晓得差不多了。 爹爹回京后,不多时便被扣上了通敌的帽子,如今看来,是军中那次起义烧粮草之事传入了皇上耳中,被有心人解读成了爹爹的罪过。 为了扳倒宋家,康王谋划了这么多。 简直令人匪夷所思。 “除此之外,还有么?”宋妙元呼吸不畅,心中郁结,却也还要强撑着听下去。 “一经事宜,皆是因康王而起。” “将军回京后不久,关外战败,军中数人上书陈情,字字句句狗屁不通,把将军说成了伪善通敌之人。” “那些将领,全都是康王的人!” 宋妙元蹙眉,想起了康王案几上的名册。 那几个被划掉的人的名字,在她脑中死死印刻。 闫辉。 孙祖。 苏远。 一个个被划掉的名字和下落不明或死掉的人,这其中一定还有蹊跷。 第(2/3)页